首页    备考资料    行测    公务员备考:阅读理解(4)

公务员备考:阅读理解(4)

  1.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石油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上出现了中国“能源威胁论”“环境威胁论”等论调。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应将加强新能源国际合作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表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决心和信心,展示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科技合作,拓展我国发展新能源的空间和路径。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在新能源国际合作上,应务求实效,防止授人以柄

  B.我国应该注重大国形象的塑造

  C.加强国际合作是消除威胁论调的关键

  D.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外策略

  2.思想和皮肤的交流比我们看到的要多得多。例如,在没有瘙痒或者拍打的情况下,大脑可以不可思议地让你没有外因却感到痒。情绪压力会影响到表皮的保护功能或者在内部引起炎症反应。

  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

  A.皮肤对于保护身体健康很重要

  B.皮肤和大脑之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交流

  C.精神压力过大会引起炎症反应

  D.皮肤拥有独特的思考方式

  3.进入人属的演化演变,我们的祖先便确定无疑地开始成为人类。现在,我们有证据证明这一重大事件并非出现在非洲而是欧亚大陆。作为演化学曾经的世纪重大发现,一块身材矮小的类人的化石曾让我们不得不对关于人类起源的种种基本预设进行重新思考。不过,它并非是十年前的九月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的佛罗勒斯人,或称为哈比人。这个麻烦的制造者,一个同样矮小的人类家族的成员——人族——在早于佛罗勒斯人大约80年前 就被发掘出土了,它就是1924年被发现的“陶格孩童”。这个发现曾使学术界深感震惊和不安,因为它与当时的人类演化图谱不相吻合,这块化石来自那片很少被认为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大陆——非洲。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

  A.佛罗勒斯人大约被发掘出土于2003年9月

  B.哈比人的发现可证明人类起源于欧亚大陆

  C.一直以来,主流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

  D.佛罗勒斯人是一个矮小的人类家族的成员

  4.科普,也就是科学普及。既然是一种普及的工作,那么为了达到普及的目的,在工作方式和风格上,或者比如说,在科普作品的形式和风格上,自然应具备某种流行的特色。如果连流行都做不到,怎么能叫普及呢?但在现实中,我国的科普作品虽然挂着普及的招牌,在大多数情况下,却实在难以称得上有流行特征。

  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 )。

  A.科普按照一般观念,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的普及

  B.科普工作要求在工作方式和风格上应具有流行的特色

  C.我国的科普作品如果能真正具有流行特征,那么科学技术就能普及

  D.我国目前的科普作品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普及,原因是不够流行

  5.人们谈到要培养儿童成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智力、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似乎成绩好的孩子将来就有出息。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不少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了三分之二。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考虑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是错误的

  B.应当关注儿童成才培养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面发展

  C.科学家的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D.只有提高儿童智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这段文字是围绕我国实力增强,国际形势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在新能源国际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论述的,因此,只有>A项符合原文主旨。>B项讲大国形象问题,不全面;>C项讲消除威胁论的问题,没有抓住实质;>D项片面表达不全面。所以,选择>A。

  2.答案: B

  解析: 文段首句指出“思想和皮肤的交流比我们看到的要多得多”,后面用“例如”举例对此进行具体论证。B项为首句的同义转换,故当选。

  3.答案: C

  解析:

  文段讨论的是对人类演化起关键作用的大陆,第一句话是背景介绍,第二句话是当前研究成果介绍,后面全是叙述此前主流观点的缘起。逐项观察,A项是由“十年前的九月”“大约80年前”“1924年”这三个时间推出的,合理;B项,文中说“我们有证据证明这一重大事件并非出现在非洲而是欧亚大陆”,且始终将佛罗勒斯人(即哈比人)与“陶格孩童”并列,后者是证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证据,那么前者自然是人类起源于欧亚大陆的证据,故B项正确;C项,“这个发现曾使学术界深感震惊和不安,因为它与当时的人类演化图谱不相吻合”可以推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并非一直是主流,故C项不正确;D项从“一个同样矮小的人类家族的成员”而来。本题选C。

  4.答案: B

  解析:

  材料先提出观点“科普作品的形式和风格都应具备流行的特色”,然后用反问句加强了对此观点的肯定。然后对现实生活中的科普作品没有流行特征这一点进行了批评。最后两句是表达作者态度倾向的句子。分析作者的意图也就是我们这个语段隐含的主旨,材料或者作者想表达的就是呼吁科普工作方式和风格上应具有流行特色。所以B项符合文意。

  材料提到“按照有中国特色的理解,科普是科学技术的普及”,所以A选项的观点属于混淆是非;C选项过于绝对,材料提到了“科普应具有某种流行特色”,但这并不意味着达到了某种流行特色就能够使科学技术普及;文段主要论述的,或者说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不是科普作品没有普及的原因,D只是表述了文段中的表面含义,而语段中表达作者态度倾向的句子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

  5.答案: B

  解析:

  根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题干通过转折词“其实”来引出 “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了三分之二”,可见作者强调“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所以材料支持的观点是应当关注儿童成长中的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面发展,B项表述正确。

  A项与文意不符,材料并没有说提高孩子智力是错的,而是说只考虑提高智力是片面的;C项“归根到底取决于”表述错误;D和原文内容相悖。

  故正确答案为B。